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6的文章

為什麼自由軟體?為什麼 Linux 桌面?

自由軟體 自由的價值:不被特定廠商、規格束縛,有自主性 實質平等:不分你我(資訊科技社會之基礎建設、公共事業) 成品共享 人群共創 Linux 桌面 自由軟體生態圈的根基(推動自由軟體、自由內容的最佳載體和平臺) 人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自由研究、自由分享、甚至透過一己之力作出改變 多元、充滿各種可能(軟體之寶庫、重拾使用電腦的歡樂 Put the fun back into computing) 操之在己的電腦,自己的運用自己決定(包括隱私) 背後的精神體現 共創共享;共生共榮 法國大革命精神:自由、平等、友愛 佛教覺醒之道:無我 大乘菩薩道:自利利他 南非 Ubuntu 精神:I am what I am because of who we all are. 《鋼之鍊金術士》:一為全、全為一 《龍族》:我不是單數 《君の名は。》:結び(むすび),將繩線連結起來的是『結』,牽起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也是『結』,時間的流動也是『結』,全部都是神的力量。我們製作的結繩,也是神明的作品,體現了時間的流動,聚在一起成型,扭轉、纏繞,時而返回原路、或者斷裂,接著又再聯繫一塊,這就是所謂的『結』,是所謂的『時間』。 請參考拙作《 自由軟體:不只是軟體,更是編織人心的故事 》。  受自由軟體精神影響衍生出的專案 1. Creative Commons (inspired by GPL) 受開源軟體開發方式影響而衍生出的專案 1. Mozilla (influenced by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by Eric S. Raymond) 受去中央精神影響衍生出的專案 1. Git 2. BitCoin 類似的開放文化專案 1. Wikipedia 後記 最近發現《 來用 GNU/Linux 吧! 》這個網站,簡要描述了許許多多我深感認同、且覺得重要的觀點。 突然發覺這個網站上的內容太過基礎、重要,而且淺顯易懂,所以要好好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才行。 我透過前個週末匆忙初次校對一遍,把「大多數」翻譯有問題的地方都修正了,剩下的錯誤就要靠各位關注者的眼睛了! With enough eyeb

自由暨開源軟體與商業小探討

著名的自由暨開源軟體商業服務公司 1. Red Hat 2. Canonical 3. Novel 4. IBM 著名的商業應用案例 1. Linux 衍生產品 (許多以 Linux 為底開發的產品已深入生活中,也有很多商業公司投入開發) 2.  Android (利用 Linux 為核心,以及其他自由暨開源專案) 3. iOS (利用 Darwin 為核心,以及其他自由暨開源專案) 4. Oracle (利用各種自由和開源產品) 5. Facebook (起始於 LAMP 架構,並開發且利用各種開源專案) 6. Yahoo (創業時利用 FreeBSD 架服務) 7. Whatsapp (利用 FreeBSD) 商業討論 用語解析 問:什麼是商業? 答:簡單說就是以「營利」為目的。 問:什麼是 商業軟體 ? 答:軟體的開發受到 商業行為 的支持而開發成,有則是商業軟體,包括 自由軟體 和 專有軟體 。 問: 自由軟體的反面? 答: 專有軟體 問:免費軟體? 答:免費的專有軟體 問:付費軟體? 答:付費的專有軟體 問: 為什麼自由軟體不能以「免費軟體」或「付費軟體」來稱呼? 答:因為自由軟體的授權允許散佈者自由地向收受者收取合理的費用,因此 不一定可免費,也不一定要付費,端看散佈者而定 。這個概念 類似 薛丁格的貓 ,要打開觀察才知道貓是生、是死 。 問:專有軟體與自由軟體的主要差異? 答:並非價格,唯授權、開發方式不同而已。 自由軟體並不反商、可以販售,常見作法 購買制 期費制(定期付費以持續取得軟體或軟體支援服務) 雙授權制(若改作想封閉源碼就必須付費) 自訂價、樂捐、基金會、周邊商品 群募專案、獎金懸賞 專有軟體透過免費化營利,常見作法 免費防毒軟體(擴大 user base,提升轉換率、吸引購買正式版) 免費作業系統(作業系統即販售平台,賣加值服務,如 MacOS 或 iOS 上的 Apple Music、iCloud、App Store、iTunes⋯等服務) 學生授權免費(掌握未來客戶群、提升轉換率、吸引購買正式版) 小結 軟體免費與否乃營

邁向永續的臺灣桌面應用自由軟體在地發展

 ─ 談跨專案的 L10N 專案、L10N 社群經理 (Community Manager)、和專職貢獻者 (長文慎入) 因為自由軟體的共創共享,不分你我是何人精神而喜歡上自由軟體,因此個人滿在乎桌面應用自由軟體的在地發展的,尤其是 Linux 桌面領域的永續發展。想讓 Linux 桌面有朝一日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然而 Linux 桌面領域的基本中文資訊處理,不管是介面翻譯也好、字型顯示也好、文字輸入也好,總是處在堪用邊緣。每當有不錯的進展後卻又乏人問津,導致實際成品上的支援衰落。 翻譯 以個人翻譯經驗為例,可能軟體前一版有時間大幅度完成翻譯,但之後貢獻時間不足或關注項目轉移後就又開始缺失了,目前最為明顯的例子是 LibreOffice。雖然以往 UI 部分我都能衝上 100%,但如今開始職業生涯後,往往回家不是要準備報告,就是一陣疲累,全無動力、心力再去處理翻譯。只要任何的自由軟體專案越來越成熟專業複雜,每次發表新版都會有大量字串,業餘的有經驗貢獻者已越來越難在有限時間下趕得上進度,更何況同時維護多項專案翻譯? 找不到人維護的專案,或許就只能默默等候有心人的出現了吧!志願者貢獻或許多少會有,但如今各大軟體專案這樣成熟的情況下,即使是使用人數最多的 Ubuntu 來看,本次新版 Yakkety 也多只能見到老面孔的貢獻。現實是 Ubuntu 中文翻譯團隊首頁的加入要求,也只是請有心協助翻譯的朋友「在申請成員資格前,請先寄信到郵遞論壇告知願意遵守目前的翻譯規範」,但卻常常只見到加入要求都沒看的熱心朋友路過,手癢按一下申請鈕而已。 字型 字型顯示方面自從 Adobe 和 Google 合作推出的思源黑體/Noto Sans CJK 推出後,廣被各 Linux 散佈版使用,目前 Fedora、Ubuntu、Chakra 等預設的無襯線體中文對應都已經是思源黑體/Noto Sans CJK。 雖然 Sans-serif 無襯線體已有良好的開放字型對應,但 Serif 襯線體、Monospace 等寬字還沒有。目前即使沒有如思源黑體這樣全尊重各地規範寫法的 Pan-CJK 字型,仍還有開放的中文襯線體如 AR PL UMing/全字庫宋體、等寬字體如思源黑體 HW/文泉驛等寬微米黑/文泉驛等寬正黑可用,一樣可以透過設定檔去套用(註:思源黑體

GNU/Linux 桌面推行的基本條件

2012年 Linus Torvalds 在 Aalto University Center 接受提問時曾說過: "I started Linux as a desktop operating system. And it's the only area where Linux hasn't completely taken over. That just annoys the hell out of me. " 粗略翻成中文,是說「我一開始是把 Linux 用作桌面作業系統的。不過桌面是至今 Linux 唯一還未全面主宰的領域。那真的是讓我非常煩擾。」 2016年8月,時值 Linux 誕生 25 週年,Linus 接受  CIO 訪問 時說: "Despite the fact that I'm known for sometimes not being very polite to some of the desktop UI people, because I want to get my work done. Pretty is not my primary thing. I actually am very happy with the Linux desktop, and I started the project for my own needs, and my needs are very much fulfilled. That's why, to me, it's not a failure. I  would obviously love for Linux to take over that world too, but it turns out it's a really hard area to enter. I'm still working on it. It's been 25 years. I can do this for another 25. I'll wear them down." 中文意思大略是「雖然大家都知道有時候我對一些桌面 UI 的人講話不是很客氣,但那是因

ibus-array compile

Fedora 24 上面的編譯方式 1. sudo dnf install @development-tools gettext-devel libtool ibus-devel libsq3-devel 2. mkdir git 3. cd git 4.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exical/ibus-array.git 5. cd ibus-array 6. ./autogen.sh 7. ./configure prefix=/usr 8. make 9. sudo make install 10. 重新啟動 11. 從系統設定的地區和語言裡面,找漢語(臺灣)下面的 Array 加入即可。 未來官方源碼更新後,就進到 ibus-array 資料夾下,git pull 取得最新源碼,重新編譯一下即可 1. cd git/ibus-array 2. git pull 3. make clean 4. make 5. sudo make install 6. 重新啟動

剛裝好一臺新的 Fedora 24

發現有以下系統安裝上的問題: 1. 安裝程式中的鍵盤一樣會先抓到「漢語」zh 鍵盤,但臺灣習慣看到的是「英語」en (US) 鍵盤,雖然兩者好像是一樣的鍵盤配置。 回報處: https://github.com/mike-fabian/langtable/issues/5 2. 首次登入 GNOME 時,輸入來源提供的是系統根本沒裝的「chewing」給你選… 而不是系統預裝的 ibus-libzhuyin 的「New Zhuyin」。 回報處: https://bugzilla.gnome.org/show_bug.cgi?id=772674 另外的問題有: pcman-gtk2 檢視中的中英文字型用預設的思源黑體會有字型顯示上的問題,需要安裝 cjkunifonts 的 Uming,然後手動指定中文、英文字型才行。

Tar 裡面有這句話

「Cowardly refusing to create an empty archive」目前被譯者翻成「低調拒絕建立空白的保存檔」。 先不管 archive 中文稱呼是保存檔、封存檔(推薦使用)還是存檔好了,我們來看看 Cowardly 在這裡扮演的角色。 首先程式類似操作者的奴僕,操作者為大人(Master)的情況下,奴僕沒有說拒絕的權利。為何要說 Cowardly refuse?正是這個道理,Tar 想要委婉地拒絕你,所以只好說我怕怕地、怯懦地、孬孬地拒絕你這項看似沒有意義的動作,也就是目的「建立空白的封存檔案」。 這種情況就類似古裝劇中臣子跟皇上的對話,我們常聽到「微臣斗膽怎樣怎樣」,意思是我想要怎樣怎樣,但你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所以我會這麼跟你講真是因為我的膽子太大,是膽子這麼大才敢這樣像你請求的。雖然跟英文用詞相反,但建立在同個情境與意義上。 好比中文說「超酷的」,英文則會說「Cool enough」一樣。 所以,或許這句話可以改翻譯成「斗膽拒絕建立空的封存檔」更貼近中文。

Build ibus-libzhuyin for Testing (from epico repo)

本文授權為 CC BY-SA 3.0。 作者:陳貴鑫與曾政嘉 Install Dependancies  sudo dnf -y install gnome-common automake autoconf intltool ibus-devel libpinyin-devel opencc-devel gcc-c++ libstdc++-devel libdb-devel Git Clone  mkdir git  cd gi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pico/libzhuyin.gi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epico/ibus-libpinyin.git   Compile And Install  libpinyin  cd libpinyin  ./autogen.sh  ./configure prefix=/usr --enable-libzhuyin  make  sudo make install   cd .. ibus-libzhuyin  cd ibus-libzhuyin  ./autogen.sh  ./configure prefix=/usr  make  sudo make install   Restart Ibus ibus-daemon --replace & (因為開啟之後他不會進到背景執行,所以加上 & ) or nohup ibus-daemon --replace & (上面的方法在關閉 terminal 之後會失效,所以把他寄放給系統) or reboot (重開機也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