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八年春

PGY 完後大約過了半年。這半年裡的前兩個月,其實都在補眠、打包行李、搬家,還有在懷念的地方行走;第三個月走出臺灣,去了一趟羅馬看看所謂的 LibreOffice Conference。

後四個月裡,原先想專心搞好翻譯,剩下時間好好準備考學士後中的。但沒錢真的難過活,只做志工的自由軟體翻譯是收不到錢的(左手邊贊助連結放了很久,可從來沒有收到捐款過 XD)。後來在介紹之下,去認識的診所上個幾診打點工,維持住微薄的生活開銷。

此時,可自由運用的時間越發少了,扣掉上班、翻譯、睡眠等時間,其實沒剩多少可以唸書。以前之所以可無虞貢獻自由軟體翻譯,正是因為學生靠家裡,不需煩惱生活費而來的。之前花自己錢買的函授課程(線上課程有時間限制到今年六月結束,教材部分為一期的份),只上了一個月左右就無暇顧及。因此,也考學士後中這條路也就放棄了。我想,或許先把 LibreOffice 設計那本書的翻譯趕完後,盡快開始看線上課程吧,看不完的部分就算貢獻課程公司好了,在此為我拋灑的錢致上最高敬意。

在世界角落默默綻放的櫻花,唯有從鐵道駛過才能偶然一瞥它的美。

如果要盡快完成預想的翻譯,就得花全力的時間在那上面;如果想要一次就考上學士後中,也是得花上全部的時間才能擠到前面去;如果想要更好的生活,不必細細計較每次開銷的花費,就得更專注在工作上才行。這就是取捨。而三者兼做的結果就是,什麼都有些許效果,但什麼成果都不豐碩,而且花上比專心作一件事更多的時間。無法專注在一件事上,就是進度遠落後於個人預期。

以前學生時期,其實不曾真正想過花費的問題,直到最近這幾個月不斷吃老本寅吃卯糧,又遇到朋友邀約出國旅遊,努力東湊西湊刷個機票錢才感覺到金錢壓力的沉重。

自由軟體貢獻之消亡,甚至我們更局部來看自由軟體翻譯之殆,無疑就是取決於貢獻者是否要為自己的生計奔走。只要忙於生計,那麼便無瑕顧及自由軟體的永續經營。可歎的是,雖然明知有這些問題,卻沒有能力解決。因為臺灣的生態環境下,很難形成像 Red Hat 這樣可以靠自由軟體服務賺錢的公司,或是像 The Document Foundation、GNOME Foundation 這些支持某項自由軟體專案發展的基金會。

即便曾經向 OCF 這樣的組織提過類似的環境改善發想,看大家能不能一起為臺灣這樣的環境做些甚麼,得到的就只是「想法很好」、「這些問題一直都存在很久」、「要做的話就從你開始吧」、「我們目前沒有人力」這一類的回應。點出問題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解決的人,可不見得都是都能解決問題的人;但如過真心想要解決問題的話,就必須要有適當能力且無虞生活的有心人。可惜的是,明知有這樣的觀察與發想,這塊領域也不見得是大家都在意的,既然別人都不在意,也就只能安於現狀了。分數及格就好,機器能動就好,東西能用就好,食物能吃就好。自由軟體?還有人想用就好。

在開放文化風氣盛行之時,自由軟體也被淹沒了,更娛樂更利益更有趣的噱頭逐年替換,大數據、Mobile、Maker、IoT、人工智慧……等,其實都圍繞在「形」的外頭上,而自由軟體的「神」都被忽略了。基礎的自由軟體建設不被重視的結果,就是幾乎每個人都在講「開源」,但「自由軟體」從來都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

正值政府國發會推動 ODT 開放文件格式之際,LibreOffice 成了很好的著力點。如果能藉此機會讓臺灣 LibreOffice 這塊自由軟體的發展,變得像國外那樣完整的生態就更好了。有基金會、有公司、有社群,所以有僱用開發者也有志工開發者、有僱用翻譯者也有志工翻譯者;當然,還有廣大的一般使用者。

最終取捨後的想法,是去上中國醫藥大學開設給醫師、牙醫師、中醫師上的針灸課,又繳交了一筆不小的學費。但還是要維持生計的,必須上更多班是必然的,參與自由軟體翻譯的量減少也是必然的。尤其是年紀也到了每每會被長輩施予壓力的歲數了,沒錢這件事情不管對誰而言都是很不利的條件,更談不到所謂的「未來」,想到這就覺得麻煩。

很抱歉無法讓自由軟體臺灣在地化的發展推展得更往前進,說好的 l10n-tw 支援站構想都停滯不前。在沒有人力、時間、金錢的情況下,或許當下就是最好的狀態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直行橫列,以及 line (列/行), column (欄), row (列)

正體中文、繁體中文?

Permission 權能/取用權; Permission denied 取用遭拒; Ask for permission 請求權能/取用權; Don't have the right permission to 沒有權能/無權